第45章 别害羞(1/2)

黄阿姨天天往铺子里跑,她跟四道和淼淼说:“天气鬼咁热,过来饮碗凉茶。”

她这两天跑商铺跑得很勤快,眼见着铺子一天翻一个样,心里比谁都甜。

郝四道把装修定下来后,沙子、瓷砖、木头等等材料便源源不断地运了过来,整条街的居民都听得见装修的动静,原来他们还真的要开店!在这几十年里大家都没见过个个体户开商店。

在他们眼中个体户小打小闹摆个摊已经是顶破天的事,没想到还有更的大胆的,居然敢“挖社会主义的墙角”!可是铺子照样一天天地装修起来,它没有停过一天工,可见政府是允许他们这样干的。

黄阿姨跟孙淼淼提起招工的事,“淼淼,你上次说的那件事作数吗?”

孙淼淼点头,“作数。我还是那句话,不看文化程度,有能力的人我都要。”

黄阿姨得了她的准话欢欢喜喜地回家了。到家后,她喜出望外地屋里的女儿说:“萍萍,赶紧收拾收拾,咱们去孙家帮帮忙。”

她把桌子上的纸盒、信封推到一边,“以后我们别做这些玩意了,熬坏眼睛!”

黄阿姨的女儿名叫何淑萍,正在做着谋生的活计。她平时靠接点邮局、纸盒厂的零活糊口。

每糊一个信封能挣一厘钱,她一天能糊两百个信封,一个月下来有六块工资。何淑萍还接了纸盒的兼职,能额外多七块钱收入。这份工作是母亲托人给她找的,能在家里工作,收入勉强够开销,但想攒钱买点别的东西就不够了,日子有些捉襟见肘。

但何淑萍能回到城里,就已经比留在乡下回不来的知青强太多了。她昔日那些亲爱的革命同志至今仍在乡下,退一万步来说,城里有几十万像何淑萍这样找不到工作的知青。铁路局还有很多职工子女闲在家里,至今仍找不到工作。她已经足够幸运,何淑萍对如今的生活已经很知足。

只是她的身体里烧着一团火,她始终认为自己应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,哪怕是在工厂里烧煤的也好,哪怕是在大街上扫地!这样她就可以骄傲地向别人介绍她是在哪里工作的,而不是“暂时找份活做做”。

何淑萍听了精神一振,她高兴地把最后一个纸盒糊好,“妈,多谢你帮我找到了工作,我一定会好好干!”

她把嗓门扯得老大,让四处的街坊邻居都听得到。隔壁的邻居听见撇撇嘴“切”了声,“萍萍啊,有光荣的工人同志不做,何必去跟个体户投机倒把?”

“找到了工就是件好事,搵食不易,还是何家媳妇厉害。”另一个妇女说。

在月台摆摊的个体户那么多,偏叫她交好了孙淼淼母女。

那么多摆摊的个体户里,只有这对母女有本事在城里盘下铺子做生意。当初这对她们刚来到火车站时,穿的是打补丁的旧衣服,连瓶水都不舍得买,要多穷酸有多穷酸。哪里想到现在风水轮流转?

大院里的居民也不知道现在结交她们还来不来得及。

孙家。

赵巧莲忙里忙外地准备喜宴的东西。她最后还是遵从了刘大爷的选择,把鲍鱼、海参、烤ru猪三样菜留下。郝四道找了个辽省卖海参的倒爷,十年生的野生海参四十元一斤,一桌至少一斤,十桌四百元。鲍鱼三百头,每头一块钱,海参加鲍鱼一共七百块。

ru猪也不便宜,一头ru猪三十斤,每头六十块,共六百块。

赵巧莲看着菜单跟心里滴血般,看着女婿数钱给海鲜商贩,总算明白过来她这女婿是个出息人。

徐老头跟刘大爷心里都有一把秤,清清楚楚,比她看得明白多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